首页

国产女王sm调教在线视频

时间:2024-05-05 12:35:37 作者:黄埔“廖氏三兄弟”后人:父辈保家卫国 坚定信仰不做亡国奴 浏览量:93440

  中新网合肥5月4日电 题:黄埔“廖氏三兄弟”后人:父辈保家卫国 坚定信仰不做亡国奴

  作者 张俊 赵强 储玮玮

  在安徽省淮南市安成镇廖家湾村,这里走出了37位黄埔军校毕业生,其中的杰出代表廖运泽、廖运昇、廖运周,也被后人称为“廖家三兄弟”。近日,中新社记者专访“廖氏三兄弟”后人、廖运昇女儿廖光凤,聆听先辈们为家国独立和民族尊严而奋斗一生的故事。

  廖光凤1933年出生于淮南廖家湾,今年91岁高龄的她,曾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文史研究者,她曾访问50余名历史亲历者,并编纂了《淮上起义军专辑》《淮上廖氏三兄弟》等专著和论文。

廖光凤展示廖氏三兄弟合影资料。赵强 摄

  廖光凤介绍,她的叔父廖运泽是黄埔一期,父亲廖运昇是黄埔四期,叔父廖运周是黄埔五期。回忆起家族中黄埔军校毕业生的故事,她说:“廖湾村过去一直有投身革命的爱国传统,受此影响,当时家乡许多人都报名黄埔军校,投入到保家卫国的道路上。”

  从军校毕业后,廖氏三兄弟在北伐战争中并肩作战。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廖氏兄弟领兵出阵,英勇抗敌。廖光凤介绍,当时父亲廖运昇率部队在皖中、皖南与日军作战。廖运泽转战于鲁、豫等省,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并在皖北成功反击日军的多次扫荡,极大增强了民众的抗日信心。

  “抗战时期,我叔父和父亲多次在战场上受伤,父亲廖运昇受伤以后,我们家里摆了灵堂,都以为他牺牲了。”廖光凤介绍,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廖家湾村牺牲了近40人,其中被追认为烈士的12人。

  在“廖家三兄弟”中,廖运周将军可谓是最传奇的一位人物。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兵运,掩护同志,传递情报。廖光凤介绍,在抗日战争中,廖运周几乎参加了所有大战役,英勇抗敌,屡受嘉奖。在台儿庄会战中,廖运周指挥炮击摧毁日军20余辆坦克和战车,数10辆载重汽车,歼灭数百名日军,而自己却无一名士兵伤亡。

  廖光凤曾问过叔父廖运周:“抗日战争期间,你多次负伤,从战场上抬下来,后来是怎么坚持下来继续战斗的?”廖运周坚定地告诉她:“这是个信仰问题,为救国家,不能当亡国奴。”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黄埔军校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廖家人。廖光凤说,她的父辈们严于律己,不贪图个人利益,始终坚守着黄埔精神,并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廖光凤说:“家乡的这些黄埔毕业生,在那个困难的年代,没有买一分田,没有盖一间房,没有人发大财,没有人贪污盗窃。”

  “廖氏三兄弟”的坚定信仰,不仅支撑着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坚持到底,也深深影响了家族和周围的人。廖光凤经常联系台湾的亲戚们,向他们介绍大陆科技成果,分享中国传统戏曲和音乐。廖光凤说:“我们要发扬黄埔精神,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爱国志士,不分男女,不分地区,不管内外,大家团结一起。”

  “我们也要教育下一代,要教育他们继续发扬黄埔精神。”廖光凤表示,先辈们的故事,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启迪,激励着每一个人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如今,为了纪念这些英雄,廖家湾村建立了廖家湾革命纪念馆,以教育后人继续发扬黄埔精神,传承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南非研发总支出恢复增长

2023年,昌邑市引进试种的玉米品种超100个。经过一系列测试,最终选定了11个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每引进一个新品种,我们都会针对昌邑市不同的土质等条件分别试种两年,摸清种子的‘脾气’后,再在粮食新品种展示评价中心进行推广。”昌邑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翠德丹”号邮轮首访天津 30国旅客开启“中国之旅”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近日在发送给《环球时报》记者的声明中表示,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中国取消对澳葡萄酒加征的关税意味着澳大利亚能够重振葡萄酒行业。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渴望重返中国市场。

一群随苏翊鸣踏上雪板的“娃娃兵”

在美食文化的体现上,元宵节的南北共通性非常高。总体来说是北方元宵和南方汤圆占绝对主角,尽管因为饮食习惯、传统物产不同,南北方在馅料上有不少不同之处,但基本形态、吃法是差不多的。

百万株鲜花将绽放杭州高架 民众上下班走“花路”

作为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亚运会,竞赛组织和管理平稳有序,离不开幕后团队的紧密配合。自开赛以来,4573名技术官员、78个竞赛团队、31个独立训练场馆团队,1534名升旗手和颁奖礼仪人员,839名体育展示工作人员,紧紧围绕运动员参赛需求,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为参赛运动员的精彩发挥,创造了优良、卓越的竞赛环境,得到了各国各地区代表团的一致好评。

纪录片《达荷美》摘金熊奖

2月24日,正月十五元宵节,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数千名当地中青年抬着118节、500余米长的巨龙,蜿蜒于乡村田野,穿行于大街小巷。“姑田游大龙”活动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